第312章:折剑之劫——启
第312章:折剑之劫——启 (第1/2页)翌日。
七月初八。
沈藏谷召集四方修士,共议诛魔之事。同时将宋临自东临仙崖而来的消息,告知所有人。
待到午时。
一位位神府、金身自幽玄府各地飞来,收敛气息落在师家别院内。这一幕神仙聚会的景象,自然惊动了城内无数百姓。
同时也让一些有心人暗自皱眉。
“如此大张旗鼓汇聚一堂,这新来的东临仙使究竟何意?”
“莫不是好大喜功之辈?”
“非也。爱笑的小李身份尊贵,何须此等功德助益。此举恐怕另有深意。”
“各位且莫急躁,等着看便是。”
片刻后。
各方修士基本到齐。
一道金光陡然自后院升起,落在宽大的广场中。
“各位,久等了。”
宋临双手作揖,岿然而立。
“见过李公子。”
“李公子剑侠之风,让人神往。”
众人热烈回应,一派融洽的景象。
宋临见状,只微微一笑。
这便是身份带来的好处。
若是其他人,只怕又有一番骑脸反杀的桥段。
“今日召集大家前来,一是为了重新商议布防邪魔作恶,好让各方守望相助,不叫那邪魔逐个击破。”
“二是为了在大家面前露个脸,好叫各位知晓,东临仙崖对此事的重视。”
“掌教真人已下法旨,一个月之内,让我平息此事。若是不成,宗门自有惩戒。”
“因此。”
“还请各位放心,东临仙崖已有十成把握,一个月内必能将揪出那邪魔。”
声音传遍全场。
数千百名神府、金身闻言,纷纷陷入沉默。
一个月。
这酒仙李氏的公子,好大的自信。
他们足足努力了两年,牺牲了无数人。他才刚来,就说要在一个月内结束这一次劫难……
在场的人修行日久,没有一个是傻子。
能说出这种话只有两个可能。
要么……此子是个好大喜功的疯子。要么就是拥有绝对的自信,背后必定人撑腰,底气才会这般足。
“遵东临法旨。”
一名老者率先上前,俯首作揖,表示态度。
他的身份不低,乃‘镇妖’师家金身曾祖。龙象命丹修为,算得上世俗中最拔尖的那一批人。
“遵东临法旨。”
众人见之,纷纷附和。
“现在,统计还有谁未到场。”
宋临一挥衣袖,下达了一个奇怪的指令。
“是。”
众人不敢质疑,开始自查。
沈藏谷见此,不由露出微笑。相比他这孤家寡人,宋临拥有酒仙李氏的背景,行事果然方便了许多。
他之前可没见众人如此谦卑听话。
片刻后。
一份厚厚的名单由师家曾祖‘师长凌’呈了上来。
“禀仙使。”
师长凌恭谨地道:“参与布防邪魔的主力,一共二千七百八十一人。其中神府二千五百三十六,金身二百四十五。”
“幽玄一府,纵横五万里,人口十万万。各地家族、江湖门派、仙门,此番皆有协同助力,至少数十万人,却是不在名单之列。”
“那就让他们把各自有名有姓之人,都写入名单。”
宋临面色冷厉,似不太高兴。
“这……”
师长凌心下凛然,觉得这位剑君弟子实在不好相处。哪怕他的修为高过对方一截,此时也不敢违逆。
“你有异议?”
宋临目光一瞥,似要挑刺。
“不敢。”师长凌低头,“只是数十万人的名单,实在不好统计。其中错漏、隐瞒,还有不入府籍的门派后备种子,皆属各家机密。”
“还有,这时间……”
“我给你们七天。七月十五之前,名录必须交到我手中。同时今日未到的人,必须一个个站在我面前。若办不到,仙门律法严处。”
宋临一双眼睛直勾勾盯着师长凌,彷佛那铁面无情的判官。
“尊仙使法旨。”
师长凌额头见汗,只得应承。
“现在,将这份名单中未至之人划出来。”宋临继续道。
“是。”
师长凌暗暗松了口气。
而后笔落如风,很快列出了三百多个人的名字。
这些人要么今日路途遥远,要么消息通知不及时,总之有许多理由,导致今日未曾及时赶到。
“嗯。”
宋临终于满意地点头,目光扫过全场。
没有。
在场之人除了沈藏谷,没有一个人给他奇特的感应。
这结果自然在意料之中。
那邪魔若如此弱智敢在今日出现,也不会闹得幽玄府两年不得安宁。
“今日劳烦各位了。”
少顷。
宋临看完名单,挥手又分出十八份图纸,交给在场十八位地位崇高的金身修士。
“还请诸位前辈按照图纸上的划分率人布防。我有两个要求,一、无论发生什么,任何人不得离开驻守之地半步。”
“二、图纸内容,除了你们自己,任何人不得泄露半分。”
“这……”
十八名拿到图纸的金身修士面面相觑。
这又是一个古怪的指令。
不让离开,难道邪魔就在他们脸上杀人,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吗?
“就是如此,谁有异议?”
宋临目光扫过全场。
一时间,广场上针落可闻。
好凌厉的目光,好强硬的手段。
仅仅二十余岁,竟有一种运筹帷幄的霸者之风,彷佛他过去真的曾君临天下一般。
总而言之。
这李氏麒麟子、剑君真传,绝非只有天资优秀那么简单。
不远处。
师长凌头颅愈发低垂,浑身冷汗淋漓。在场许多的人,也将目光有意无意看向他。
十八份图纸,竟无一份发到这位镇妖城一等世家曾祖的手中。
其中意义,实在耐人寻味。
黄昏落幕。
师家别院的人皆已散去。
沈藏谷走到宋临身后,看着他遥望夕阳的背影。
轻声道:“小师弟,今日可有收获?”
“有一点,但不多。”
宋临抬起手中的名单,手指一松。
长长的名单从掌心垂落在地,其上标红的三百余人异常醒目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