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六章:原委
第三百二十六章:原委 (第2/2页)赏罚不公,法度不正。
人心浮动,也是当然。
万道学宫,在面对魔染世界威胁之时,能够调动整個世界,亿万修者的力量,将所有资源,人力物力都投入战争之中,连飞升这种关系未来道途的事情都能一令禁绝,靠的是什么?
一是中央集权,伟力镇压。
二是公正严明,法度有制。
三是道德教化,人心操守。
是这些种种,让万道学宫亿万修士成为一个整体,齐心勠力,共同对敌!
“仙道贵私”这一理念,在万道学宫是行不通的,许阳也向来排斥这等理念,更严厉打击邪道修法,容不得半点苗头,因为你不能指望一群“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”的邪道修士能带动整体发展,齐心抵御外敌。
邪修这种东西,连他自己都嫌!
地仙界的天庭,虽然还没有发展到邪修的地步,但也好不到哪里去,人心有私,惧怕畏战乃是常态。
更要命的是,这常态不仅在下,更在上,乃是上行下效的结果。
五大帝君,五大派系,向来任人唯亲,甚至明争暗斗,排除异己。
派系之争,私利之斗,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。
一个势力,内部争斗,必定导致外部失礼,局面倾颓。
所以,近些年来,天庭在对十万妖国,九幽魔渊的战争,逐渐落入了退势,不得不与酆都地府,四海龙宫结盟,还有佛门守望相助。
什么,妖魔没有内部争端?
当然有,但妖魔的生态体系,是上者对下层有绝对的统治力。
妖魔之中的君王,可以强令万妖群魔,不顾生死的填入战场之中。
天庭可以吗?
显然不行,哪怕动用那些不入正道的手段,禁制下层修士,强行投入战场,那也只会让人心更加浮动,使得人人自危,最后分崩离析。
所以,近万年来,天庭的处境越发艰难。
就在这个时候,万道学宫的飞升修士,进入了天庭高层的视线。
地仙界为上界,接连诸多下界,之上设有“飞升台”,专门接收下界飞升而来的修士。
这些修士,下界飞升而来,在地仙界中没有根基,更无真仙大能为其站台。
所以,天庭可以毫无顾忌的将他们作为炮灰,填入最为危险的战场,或者当牛做马,肆意压榨。
天庭各部的“天兵”就是由此而来的,干最危险的工作,做最繁重的事务,却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,甚至连自身的修行都难兼顾,只能如同柴薪一般消耗,直至灰飞烟灭,再无价值为止。
这就是天庭对飞升修士的待遇,也就比魔道邪修对待奴仆的待遇要好一些,有的甚至还不如。
对此,飞升修士,也想反抗,但一无背景,二无根基,修为实力更是远远不足,如何反抗,只能认命。
万道学宫的飞升修士也在此列,只不过不同于其他界域的飞升修士,万道学宫的修士战力普遍强横,更有天工造化之法,能够驾驭灵宝机甲,以元婴之身抗衡化神修士。
虽然万道学宫的修士也不傻,清楚天庭境况之后,都有藏拙蛰伏这意,但天庭那样的环境,三千名飞升修士,难免有所暴露。
而暴露的结果,就是“小儿持金过闹市!”
对于天工造法,天庭高层极感兴趣,便要学宫修士交出。
因为飞升之前,许阳有过嘱托,一切以自身为重,其余外物皆可舍弃,所以万道学宫的飞升修士也没有太多保留,直接将天工造法与灵宝机甲贡献了出来。
然而……
人心如沟壑,贪嗔欲难填!
学宫修士献出天工造化法之后,天庭之中竟然有人觉得这法门不全,没有灵宝之上的仙灵部分,甚至还怀疑学宫修士藏有更多非凡之法。
所以,他们对部分学宫修士动用了搜魂手段!
虽然搜魂的结果,证实了学宫修士没有隐瞒,已将献出了完整的天工造化法。
但那对天庭而言,不是重点,重点是万道学宫,还有许阳这位道主!
通过对学宫修士的搜魂,他们得知了万道学宫的存在,还有许多关于许阳的隐秘。
随后,便是利益动人,引发狼子野心!
要知道,早在万年之前,飞升事宜没有禁止之前,万道学宫的治下人口就达到了惊人的三千亿,并且基本都是修行者,真正实现了“人人如龙,修法盛世”的壮举。
一一个拥有三千亿人口,基本都为修行者的下界,那是一股多么巨大的力量?
更别说万道学宫集合天下之力,苍生智慧,推演天工造法与各类发展,发展潜能十分恐怖,只要他们这上界天庭投入一点资源,比如一些高阶法门,那就能获得惊人的回报。
这是推演之功,还有人口之力,只要投入部分资源,助学宫修士飞升,那天庭就能得到一支可以肆意使用的生力军,配合灵宝机甲投入战场,绝对能够大大缓解十万妖国与九幽魔渊带来的压力。
除此之外,还有许阳!
身为万道之主,他已治世已有两万余年,凭借地祇修法,技能特性,仍是春秋鼎盛,不老不衰,好似已得长生道果。
万道学宫能够发展到此等地步,一是靠上古仙神遗留的借假修真法,二便是靠他这位道主,利用技能特性,支持农事生产,填补资粮缺口,满足修行所需。
能够在灵机断绝,五厄浊世的下界,开创出如此基业,并驻世万年,长生不死,这些种种,上上下下,里里外外,都写着“通天机缘”四字。
此人必定怀有重宝!
此等重宝必要入我囊中!
这就是天庭对许阳的认知与态度。
所以,箫青云等人来了,拿着一道所谓的天庭玉旨,大夸海口的给他各种敕封,再让他速往上界赴职,以此请君入瓮,夺取他身上的机缘以及万道学宫的基业。
这就是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,来龙去脉。
是可忍,孰不可忍!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