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九十一章 :一体化智能发射井
第九百九十一章 :一体化智能发射井 (第2/2页)也是嘉手基地与国内航天局最不一样的基础设施。
每个半球都是一个发射井,地上部分30米左右,地下部分六十米,尺寸可适配全部主流火箭,它最大的特点,是“运、组、注、发”一体化。咱们有一根大火箭的朋友都知道,火箭是一截一截运输,然后垂直总装,从下开始,用吊机一层层往上组装的。
这个过程一般需要数十上百名专业工程师,费48小时甚至更久,才能进入“注”的流程,之后才是“发”。
嘉手基地,采用了半埋式发射井而非发射塔,火箭部件从铁路运输而来,从上往下一层层送。
组装好后,上方的半球会打开,火箭抬升上来,正常发射。
发射井并不是什么新技术,一般用于导弹,主要优势是不受天气干扰、全天候工作、且具有一定防御力,。
缺点在于成本大,地下60米的坑洞,可比地上60米的楼贵多了,更还有许多配套设施要建设。
不过嘉手基地这四个取了个巧,充分利用了原有的“地下掩体空间”。
据负责改造的施工单位所说,美菌似乎原本也打算秘密建设发射井,但不知道是“史密斯专员”拿多了,还是基建水平不过关,只完成了前期工作,然后荒废了好几年。
这四个分布在不同位置的“发射井”,其实地下部分是打通的,并且有防地震处理。
最妙的是,发射井内的组装工作,是全智能进行的,无论吊机还是连接件,亦或者注入燃料,乃至最后的发射,人员只起到检查作用。
这使得原本48小时以上的组装时间,直接缩短到了六个小时,而且基本全是燃料注入的时间,人员需求也只剩下20%。
这相当于一个井的理论最大发射量,是原本发射塔模式的八倍.嘉手火箭基地一共四个智能发射井,未来会有超过文昌、西昌、太原、酒泉四大基地总和的理论发射能力。
目前四个发射井,只有一个彻底完工,但依旧是能拉爆太一天工产能的冗余。
这也是周瑞启动“殖月计划”最大的依仗,没有低成本、高效率的发射能力,在月面建立永久工事如天方夜谭。
除此以外,整个嘉手基地的智能化程度,也是比照万户基地的级别进行建设的,比如眼前的已经等候许久的无人厂车,完全就是万户基地同款。
一行人下来后,第一感觉先是大,至于内部的神奇暂且看不出。
韩子茵和李文倩按着遮阳帽,下了车后感觉简直一望无际。
李文倩感慨道:“这也太大了复大都没这么大。”
周瑞笑了笑:“实际上复大老校区只有1400亩,这里是那边的15倍左右。”
已经超出了普通人对面积的概念了。
韩子茵出言道:“和浦东机场比哪个大。”
“额那还是浦东机场大,大三倍.”
他还能说什么呢,浦东机场牛逼!
一行人在门口分配了一下,分流成了主队和副队,主队是包括周瑞等核心人员。
副队则是普通员工,兵分两路去参观。
周瑞走到无人厂车前:
“小嘉同学。”
“你好,最高权限,这是第一次与您见面,很荣幸为您服务。”
周瑞对韩子茵和李文倩说道:“万户基地涉密内容多,之前没机会带你们看,这里目前还未正式启用,我带你们转转。”
韩子茵微微一笑,似有所指:“好呀,我们也很好奇伱的工作环境,是什么让你流连忘返,整夜整夜的不回来睡觉。”
周瑞面无异色。
“工作繁忙嘛~”
(本章完)